她以双手编织岁月,
用坚韧丈量人生;
始终步履匆匆,
穿梭在街巷之间为他人排忧艰难。
从纺织厂里的巧手女工,
到街角巷尾的修鞋匠;
从操持家庭的贤内助,
到守护社区的暖心人。
陆三华用最朴实的行动,
诠释着"奉献"二字最纯粹的模样。
生活的编织者:用巧手编织希望
陆三华的前半生,是一部用勤劳写就的奋斗史。18岁起,她就开始用柔韧的柳条编织生活——白天编筐卖钱,晚上和姊妹们一起照顾病榻上的母亲,用孝心温暖母亲的每一个寒夜。婚后的岁月里,她以工人阶级特有的执着,辗转于轰鸣的纺织车间。在服装厂的缝纫机前,在毛条厂的纺锤旁,在纱锭飞转的纺纱车间,她将“工匠精神”化作每一道完美的工序。1991年工厂改制时,这位巾帼铁匠没有向命运低头,她和丈夫在街角支起修鞋摊,将产业工人的精益求精注入新的生计。从纺织女工到修鞋匠人,变的只是岗位,不变的是那份“干一行爱一行”的赤子之心。
疫情中的银发战士
2020年,65岁的陆三华报名成为核酸检测志愿者。每天天不亮就出门,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。登记信息、维持秩序、安抚焦虑的居民......她总说:“我虽然年纪大,但身体还硬朗,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“陆阿姨”。这位银发志愿者,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最崇高的精神,在抗疫的长卷上,绘就了最动人的晚霞华章。
和丰塘的"绿色使者"
2022年,陆三华加入和丰塘志愿者团队。在建设和丰塘小菜园过程中,她积极参与翻土、播种、施肥等活动。烈日下,她挥汗如雨;寒风中,她坚持劳作,用勤劳的双手将一片荒地浇灌成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。她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坚持,在平凡中书写不凡,用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诠释着新时代的“愚公”精神。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,不仅播撒下希望的种子,更传递着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的共建理念,让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在这方热土生根发芽,枝繁叶茂。
她曾纺织岁月,如今编织夕阳。从编织柳条筐到编织社区温情网,陆三华用七十载岁月诠释着:奉献不分年龄,善良不论出身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生命的意义,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给予多少。